时间:2025-03-31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莅临我院做学术讲座
为推动学术交流与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26日下午,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大学卡夫卡与中外文学研究中心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英剑教授做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专业建设与未来发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西大学卡夫卡与中外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曾艳兵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30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开始前,曾艳兵教授为郭英剑教授颁发山西大学卡夫卡与中外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书,并代表外国语学院师生对郭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讲座中,郭英剑教授围绕人工智能对外语专业建设与未来发展的影响,分别从六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ChatGPT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与挑战,ChatGPT对人文学科的影响,ChatGPT对外语专业的影响,外语专业的建设与学生学习方法,以及教师个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郭教授首先介绍了ChatGPT的基本情况,并以其撰写发表的文章《ChatGPT冲击波已来,高等教育应做好准备》为引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挑战及学术界的焦虑。其后,他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文学科的价值,强调ChatGPT的出现反而更加凸显出人文学科的不可替代性。
针对外语专业的发展,郭教授指出,ChatGPT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将其提供的初步答案作为深入思考和阐述观点的起点;师生可以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本质及其潜在风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防止滥用人工智能。同时,他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应当强化教师的作用,而非取代教师。
在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新时代背景下,郭英剑教授特别强调,外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用外语言说、写作、论辩及跨文化能力”。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更加强调人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四点建议:强化写作能力、思辨能力、阐释能力与创新意识。此外,他呼吁教师应正视人工智能的影响,掌握其基本技能和逻辑,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并坚守学术伦理。
讲座最后,郭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就本科阶段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建议。他强调,教师应坚持自身的主体性,充分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相长。
本次讲座圆满落幕,郭英剑教授的精彩分享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他不仅强调了人工智能时代外语专业转型的重要性,还呼吁学者们坚守中国立场,勇于质疑与反思,将外语专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推动中国特色理论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为中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发声提供有力支撑。
讲座结束后,郭英剑教授特意前往研究中心参观,与学院领导和中心成员亲切交流。曾艳兵教授向郭教授签名赠书,期待郭教授未来常来中心指导工作,给学院和中心的科研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文稿:刘 璐
供图:靳 涛
刘 璐
一审:郝 琳
二审:赵建常
三审:杨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