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公共外语教育

研究生教育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4年)

时间:2025-03-11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建设年度报告(2024年)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三个培养方向:英语笔译、日语笔译和日语口译,均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学生在前两学期主要进行课程学习和翻译实践,在后两学期主要进行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毕业论文答辩。

本专业学位点在原有翻译硕士专用智慧教室3间基础上,增加1间50座智慧教室,数量达到4间。教室网络全覆盖,可以满足现代化智慧教学的需求。此外,学位点还配有同传实验室2间,笔译实验室1间,录播室1间,为口笔译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

本年度,新增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家,合作单位为北京博硕星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该基地为本学位点研究生可有效促进研究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学生参与国外资料的编译和整理工作,同时对翻译技术、翻译项目管理等方面均有参与。另外,由于某种原因希望出版社与本学位点的合作在今年年底终止。目前,本专业学位点共有10家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分别是山西省翻译协会、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英语周报》社、天津外国语大学、山西省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太原海世达贸易有限公司、中化二建集团公司及北京博硕星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

2024年,本专业学位授权点校内专任教师为33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英语笔译14人,日语口笔译4人),其中教授6人,译审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校外兼职导师10人(英语笔译7人,日语口译和日语笔译3人)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2024年,本专业学位点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条件建设、科学研究工作、招生与培养等工作取得的成绩如下:

(一)制度建设

1.奖助体系。本学位点不断完善规范奖助制度,修订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国奖奖学金评审细则》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奖助体系完善、评选标准科学、奖助水平合理、覆盖面较广。

2. 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本学位点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构建以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为主、常规教学检查+督导听课+专项评估+教学评优为辅的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学位论文开题选题、中期考核、论文查重、评阅、答辩、学位授予等各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监管要求;严格学位论文全盲审、全查重、抽检质量管理;健全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和处置机制。建立“多节点学业预警”机制和分流淘汰机制。

3.修订培养方案。根据《翻译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试行)(2024)》等文件和《山西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全面修订了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更新,以更好地契合人才培养更高质量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AI技术的发展,开设《翻译技术》课程,替代原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为学生提供翻译技术配套课程学习、大语言模型使用等方面的知识,效果良好。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本学位点在师资培育方面坚持引育并举,2024年引进5名博士和1名口译专业硕士;1名教师取得博士学位;2名教师晋升副教授;新增硕士生导师2人,优化和充实了教师队伍。新增校外行业导师2人,涉及翻译技术、翻译项目管理等领域。根据相关规定,解聘校外导师1人。

(三)科学研究和实习实践活动工作

本学位点专任教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满足研究生培养需要。2024年,本学位点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SCI、A&HCI、CSSCI、北大核心等高水平论文18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批国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奖励3项。

本专业学位加强学生实习实践管理,学生翻译实践成果显著。完成170余万自的中国抗战史翻译,10余万字的山西文旅资料翻译,20余万字的山西非遗项目翻译。

(四)研究生招生工作

1.报考录取情况

2024年本学位点共招生5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英语笔译方向41名,日语笔译方向5名,日语口译方向4名。今年有1名通过本科生推免方式进入本学位点学习,其余为通过普通招考方式招生。

2.保证生源质量措施

(1)持续优化生源结构,稳定招生规模;完善招生方式,探索本研博一体化培养;积极做好招生宣传,维护网站信息,构建“线上直播+线下宣讲”模式,以保证生源质量。

(2)在执行山西大学研究生院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细则》并严格执行,重点做好推免生选拔和接收、硕士招生考试复试两个环节的工作,遴选出优秀考生。

(五)研究生培养工作

1.课程建设

本学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保持培养方案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建立课程体系动态调整和新开课程准入机制,加大选修课体量,加快课程内容更新迭代;2024年开设《翻译技术》课程,替代原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完善教学大纲编制,规范课程考核评价环节;形成“教师-学生-同行-专家-领导”五位一体研究生课程评教体系,强化自我评估和专项检查。

2.导师指导

严格遴选机制,完善岗位制度,注重导师指导质量。坚持立德树人,落实过程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依托学校的导师学院,常态化开展导师培训,建立导师成长档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2024年,3位导师获山西大学“文瀛青年学者”称号,无教师因违反《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被查处或通报的情况。

3.学术训练与翻译实践

本学位点坚持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创新活动,各学科方向定期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及研讨会等,搭建国内外优秀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2024年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8次,成立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提摩太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和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高健翻译研究中心两个院级研究中心,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讲学30余人次。

本学位点以研讨教学启发学术思维,以导学协同强化学术训练,以学科竞赛助力学术进步,以考取翻译资格证书和翻译实习实践提升自身能力。2024年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交流20余次,并做会议论文宣读10余次。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和翻译比赛获奖10余项;考取翻译资格证书8人次。

(六)研究生就业工作

对于研究生就业发展,2024年学位点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通过各种方式,让研究生和导师都充分认识到,学生就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培养质量;(2)主动加强市场意识,加强学术人才的推销意识;(3)邀请优秀校友返校为研究生宣讲创业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拓宽了学生就业思路。

2024年本学位点毕业及授予学位56人。就业情况良好,就业单位为党政机关2人,高等学校27人(含高校助教岗位),中小学3人,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9人,国有企业2人,事业单位1人,自主创业1人,灵活就业5人,为落实工作单位3人。

三、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本学位点的培养特色不够明显,山西省地域特色不足。

(2)跨学科交叉融合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山西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

(3)缺少国家级的校外实践基地,难以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翻译实践发展平台。

(4)某些课程不能适应新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学生所学有社会需求有些脱节。

(5)学校对学位点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引进力度不强。

四、学位授权点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研究,进一步优化研究方向,凝练特色研究和重点发展领域,整合资源,加快凝练具有山西地域特色的研究方向。

(2)进一步深化学位点跨学科交叉融合,利用学校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探索翻译与文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路径,拓展研究领域,培养多领域交叉型人才,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发展。

(3)积极申报国家级实践基地,为学生拓宽实习实践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专业水平。

(4)进一步加强课程改革,在《翻译技术》基础上,引进优质课程,使学生培养更加适应国家和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TEL:0351-7010511
版权所有(C)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