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友风采
院友风采

院友风采

外国语学院王正仁院长采访手记

时间:2022-06-09      阅读次数:

王正仁(1940.4—),男,山西平遥人,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64年山西大学外语系毕业留校任教,于2005年7月退休。1981至1983年,在美国南卡大学作访问学者,研修语言学与英美文学。1984年8月至1996年,任山西大学外语系主任;1996年,外语系更名为外国语学院,出任首任院长,直至2001年2月。王正仁教授曾担任山西省高校外语教学协会会长、山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高教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及答辩委员会外语学科组组长,同时多年担任山西省翻译系列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7958a6c7f3746bca51710c168493d59.png

春暖花开,山西大学喜迎一百二十周年校庆,外国语学院举办采访老教授活动。受学院委托,闫玉华老师借此机会对山西省外语界泰斗级学者王正仁教授进行了深度采访,带领大家一起聆听前辈心声、领略前辈风采、追随前辈脚步。


一、初识外院,孜孜不倦学本领


闫玉华(以下简称“闫”):王老师,您好!

为庆祝山西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我们外国语学院安排了一个采访老教授的活动。作为我们学院第一位院长,也是曾经的毕业生,您在学术研究和行政工作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我想从求学、教学和管理这三个方面向您请教。

王正仁 (以下简称“王”):好的。

闫:那我们先从学生时代谈起吧。请问您是哪一年进入山西大学的?

王:我是1960年9月考入山西大学的,到1964年7月,一直在山大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学习。

闫:当时您出于什么原因选择了外语专业?

王:我毕业于平遥中学,当时多数学科的成绩都不错,外语尤其突出。学校每天清晨的外语广播有很多都是我做的。因此我发扬长项,考取了外语专业。

闫:我知道平遥中学,那是山西省很有名的一所中学。

王:平遥中学是当时的“十连冠”,高考达线人数连续十年排山西省第一。

我们大学毕业那年,全山西大学应届毕业生只有四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其中两位就是我原来平遥中学的同班同学,一位考取了北京大学,另一位考取了中国科学院。

闫:在这样高手如云的学校里,您的外语成绩名列前茅,可见水平确实很高。

王:这和我儿时的经历有关。那时,父亲在兰州经商,我也在兰州读过一段时间书。从这段经历中,我收获颇多。当时学校开设英语和俄语两个专业,我认为英语将来用途会更广一些,毕业后工作也更好找一些。

ffbcad8f2eae45f7a612328247e7650c.png

闫:说来您父亲还是老一代晋商,太厉害了。王老师,那您在山大读书时,哪些老师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王:山西大学历史悠久,名师云集。对我个人影响最大、印象最深刻的、留下最美好回忆的就是当时的那一批大师,他们都是我的恩师。

首先,我想谈一下常风先生。

常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研究英国文学史,是我们当时的系主任。常风先生知识渊博,文学造诣颇深,授课方式灵活,还很注意仪表和作风,是典型的谦谦君子,外语系的很多老师都受到了他的影响。而且他为人十分正直,平易近人,还很关心学生。常先生是一个各方面都非常有魅力的学者。全国排名很高的兰州大学还曾邀请常风先生去讲学,我们同学都深感骄傲。常先生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他与沈从文、鲁迅和钱钟书等人过往从密,常有书信往来,经常进行学术交流,以前学院还有他们的合照呢!

当时我们学院优秀的老师非常多,由于我个人对翻译方面更感兴趣,所以呢,我下面着重谈一谈翻译方面成绩突出、对我颇有启迪的几位老师。

关其侗教授,杰出的翻译家,译著宏富,他毕生致力于西方古典哲学的研究和译介,精通多种外语,出版译著近百种。最近他的遗著被整理出来捐赠给了山西大学,这样名副其实的翻译家在全国都不多见。

高健教授也是我终身难忘的恩师。

高先生以译散文著称,他翻译的《英美散文六十家》,实在太有水平了!有人称高先生为国内英文散文翻译第一家,无论从翻译的质还是量来看,他都是当之无愧的。

闫:高健教授带过我们这一届的英美散文课,也让我受益匪浅。可惜当时太年轻,没有意识到大师就在身边,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跟老师深入学习探讨。

王:高健老师不仅散文译得好,在英诗翻译上也是颇有成就的,诗歌译著有《圣安妮斯之夜》、《英诗探胜》等。

他教翻译,做翻译,还经常发表一些颇有见地的翻译心得的论文。他的文集《翻译与鉴赏》,汇集了他从事翻译及相关研究多年来写作的论文和评析文字,共收录44篇文章,对于研究翻译的后学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曾有幸为该书做序。

闫:师生联手,相得益彰啊!

王:高健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与外祖父均为前清翰林,他大学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毕业后曾在情报总署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父亲曾是河北大学的高级教授,舅舅是辅仁大学的著名教授,还是王光美的老师。

闫:哦,怪不得呢!我一直觉得高健老师才思十分敏捷,幽默风趣,翻译时用词巧妙,对作品见解独特。

王:对,高健先生知识渊博,绝不是局限在外语研究,甚至有中文系的教授,遇到中国文学方面的问题也向他咨询、请教,可见其汉语水平之高。另外,高先生的旧体诗词作得好,且还特别擅长写旧体爱情诗。从高健先生身上我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得中文者得天下。

高健先生认为翻译是再创作,“翻译应该比原著更好”,要做一个好的翻译家,中文底子一定要厚实才行。高健先生不仅做到了汉语和英语的齐头并进,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像毛选、马恩这类著作,你说出一句话来,他就知道是在哪本书里,甚至能说出具体章节。

他还创立了一套“语性说”(The Characters of English Language),就是语言性格的学说。根据他的语性说,语言一共有十个特点,其中一个就是语言有生命力,会产生听觉效果。因此,他经常教导我们翻译时要竖起耳朵仔细去听,感受其音韵,听起来悦耳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的这套“语性说”虽然没能广泛流传,却也引起了中国外语界的高度关注。

闫:真受启迪。高健先生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翻译理论,确实不简单。

王:高先生自己认为《伊利亚随笔》是其平生最好的一部译作。实际上,他的译作不仅量多,而且质高,几乎个个都是精品,其中好多作品都被收录编选入册,好评赞誉是枚不胜举。

闫:真是太厉害啦!

王: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更厉害的是高健先生不仅翻译好、中文好,还喜欢历史、博古通今,代过地理课,而且酷爱音乐,精通许多世界名曲,特别善于演奏小提琴。此外,他还钟爱京剧,对绘画着迷。

闫:真是一位多才多艺、博学睿智、才情满满的学者!

王:还有彭阜民教授,出身于民国教育总长彭允彝之家。幼年时期,即在长兄的指导下学习中英文,其兄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高材生。

他扎扎实实地学古诗词,认认真真地习英文,从不懈怠取巧。彭先生解放前毕业于复旦大学,解放后曾在中央军委工作,因觉得军队管理太严格,专业单位更适合自己,后来就去了外文出版社,做了英文周刊《北京周报》的编辑。

57年被划为右派,被下放到黑龙江两年后,回京无望,写了一份英文自传,联系当时山大外语系的系主任常风教授,随即被调入山西大学任教。

闫:我不知道我们的彭老师家世也是这么厉害啊!

王:彭先生早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使得他日后翻译《红楼梦》、古诗词和郭沫若的现代剧时,能够得心应手。改革开放后,外教来山西大学任教时,常常说他是行走的字典。

他的译作既有文学方面的,又有社会经济建设方面。他翻译了《山西古建筑通览》,为山西文旅做出了很大贡献,无人可比,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毫不夸张。

闫:这对山西文化发展很重要,我们现在也正在做一些与山西旅游相关的英文读

物的编译工作,彭先生的译作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王:这本书几乎囊括了我省所有古建筑的英文译文,而且都十分地道,甚至可以用来做高级翻译课的教材。

彭阜民教授的社会认可度也很高,连当时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先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稿都请他来翻译。

有这样一批名师,学生能不感到骄傲吗?这些老教授给咱们外国语学院打下了极其深厚的基础,给学院的教风、学风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给我个人日后的教学、生活带来了长远的影响。

闫:之前我只是知道这些老师很了不起,但一直不知道这么细节的东西。这些细

节让这些先生的形象更鲜活丰满了,也令我们对这些老前辈愈发敬佩了。我

们学院大咖云集,给外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交谈使我对外院感到更加自豪了。

王:彭先生的女儿继承了父亲的事业,除了翻译上有所建树外,更是在教学方面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外语系主任。现在仍然退而不休,活跃在教学第一线。

你们都应该以这些老前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好好读书,严谨治学。念书就是要“念书念到书里去,人从书里走出来”,这就念到家了。


二、扎根外院,谋篇布局促发展


闫:王老师,我想您可能也很久没有这么系统地回顾学生时代的经历了。很开心能有机会了解您年轻时候的故事。那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吧,想请您谈谈您的从教经历。您从山西大学毕业之后就留校工作了,请问您初为人师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呢?

7d78bc86e6284601b6c5d04685eea3ec.png

王:首先,有一点我必须要说,我认为那个时候社会风气非常正,我们党真正是出于公心、任人唯贤。我的家庭成分是富农,本来成分不太好,但我能够留在山西大学教学,山西大学真正贯彻了既讲阶级斗争、又不唯成分论,重在个人表现的政策,所以我十分兴奋,对党充满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闫:刚工作的时候是不是学生的年龄跟您也差不多?

王:有的比我大,但也不是很多。也正因如此,那批工农兵学员与老师之间关系更加融洽。当时的师生打成一片,老师爱生如子,学生视老师如父母,同学之间情同手足,大家就像一条战壕的战友。当时的同学们求知若渴,好像有“知识饥渴症”,学习非常努力。

闫:“知识饥渴症”,这个词我觉得好形象啊!

王:那个时候同学们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劲头十分高涨。

戈小丽是我院72级学生,其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戈宝权先生,他曾著有许多译作,包括《普希金文集》、高尔基的《海燕》等;梅天是我院73级的学生,父亲是翻译家梅益先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著名译本就是出自梅益先生之手;黄梅,黄克诚将军的女儿,也是73级的学生,后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这些学生,都是层层选拔上来的,虽出身名门,但为人都很低调,对老师们都十分尊敬,与同学们也友爱相处。他们本身素质就很好,在学校期间还非常刻苦用功,都很优秀。

闫:这些人的成功与家庭和父母的耳濡目染也有很大关系吧?

王:肯定有。当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体现在课外辅导方面。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要让这些程度不同的学生缩小差距,老师们必须下功夫。每天晚上老师都会给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不计报酬。

闫:确实,因为学生基础的差异,老师们的付出肯定是加倍的。

王:而且,当时学生们生病,老师会请同学到家里,给他们熬药、做饭,必要时还要陪同去医院看病,甚至垫付医药费,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

闫:真是爱生如子呢!

王:有的学生生活中遇到经济困难,老师也会给予一些帮助,给他们一些生活费让他们能够吃饱饭、买书看。那些学生们也非常懂得感恩,比如李广锁为代表的72级的同学们,为感恩母校、怀念师生情义,特为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写了一本书《年华》,并邀请我为此书做序。书中文章尽管参差不齐,但对母校的怀念和对老师们的感恩却是情真意切的。

蔡春月老师曾是72级的任课老师,她过八十大寿时,同学们将蔡老师从香港请回太原,并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72级毕业生邀请来,一起为她祝寿,还买了蛋糕、送了礼物......,这都是我自己亲自参与的,不是听说的。前年蔡老师在香港不幸去世,72级的同学们给香港那边送去花圈、花带,还专程去了南京她女儿家进行慰问,深情厚谊难以言表。

闫:这样的师生情谊真是让人动容。

王:正是由于有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个年级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人才。政界,有天津市人大主任;学界,有王慧临老师,北京大学博导,而且教的是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很不简单呐!还有一名同学,叫李伟格,曾是中国语言学之母、中科院教授李佩的秘书,她自己也是中科院翻译协会的秘书长,对中国科学院的外语教学培训做出了很大贡献。她还协助创办了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出版钱学森研究作品,功不可没。

我认为这种情感,应该成为外国语学院师生血液里的基因,代代传承下去。老师就应该教书育人,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尊重知识。

9b048128c26b4980af66ba71a388d61e.png

闫:我听说您工作后去美国南卡大学留学,当时有什么特殊的感受和收获吗?

王:我是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我们是改革开放以后的首

批留学生,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倍加珍惜。中国留学生学习都非常刻苦,但我想讲些我自己的独特经历与体会。

首先,我认为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宣扬中国文化,讲解中国故事,让外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因此我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在南卡大学放映有关中国文化的幻灯片,比如说介绍故宫、颐和园、天坛等名胜古迹,戏剧、剪纸等民间艺术。

闫:您在留学过程中既是学习者又是宣传者,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

王:是,对改革开放也算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吧。

另外,留学期间还容易遇到一些关乎国格和人格的事情。比如,在一次公开场合,曾有一位记者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现在是共产党执政,那你是不是共产党员?”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员是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我自己离共产党员的要求还有差距,我正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闫:在过去那个历史状态下,明知两国意识形态对立,还可以做出这样的回答,是需要勇气的,可见您是真心热爱自己的党和国家。

王:由于我在美国的学习和活动,给校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南卡大学希望我能留下来工作。当时南卡大学伯恩斯国际交流中心(Burns International Center)的主任被派到南韩做大使。为了扩大他们在南韩及远东地区的影响,需要增派力量,所以征求我的意见,希望我能留下来做一些远东地区的外交事务工作,承诺解决我的家属问题,并付我一千多美元的月薪。但我想到的是国家培养了我,我应该归国报效祖国,于是我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山西大学工作。

闫:一千多美元在当时是比较优厚的待遇了,王老师谢绝这样的邀请,返回祖国为山西大学服务,这种爱国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王老师,那么咱们谈下一个问题。您在外国语学院执政近二十年,能不能谈一下您当时的理念?

王:说到做领导的经验,我个人有这么几个原则。第一,做领导要有大局观。要有公心、有格局,处事要公道,人才要爱惜,服务要真心。具体来讲,比如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五湖四海,不要有门户之见。我特别欢迎其他院校毕业后愿意来山大工作的老师,这样可以避免“近亲繁殖”。我们学院曾经吸纳了晋东南师专、吕梁师专、忻州师专的优秀毕业生来做老师,他们后来分别考上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的博士,现在有的在北外当博导,有的在山西大学当领导。我们的责任在于吸引人才,不能抱有偏见,才能人尽其才。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外国语学院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团结互助、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

闫:王老师任人唯贤的做法是大家公认的。

王:第二,在学科建设方面,我认为创新十分重要。我在任的时候,努力地创建新学科,力主建立了英德双语、英法双语、科技英语等本科专业方向;同时我觉得应该注重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于是,我克服困难,给我们学院争取到日语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的硕士点。为了扩大外国语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我们据理力争,将山西省出国人员培训部设在外国语学院,以便更好地为山西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闫: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啊,对外国语学院的学术地位的提高和推动山西社会的进步都是很有好处的。

王:现在外国语学院这两栋楼,也是因为这个培训部,政府才拨专款修建的,这样外国语学院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闫:您当时是如何推动外国语学院的科研工作的?

王:科研一直以来是咱们外国语学院的一个短板,至今恐怕改进也不太明显。当时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主张我们应该“走出去,请进来”,和其他院校进行学术交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0570b6d6da24485487ee9e473627ea9f.png

我们邀请了“红墙第一翻译”冀朝铸先生来校做讲座,他曾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翻译,后来还特聘他为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名誉院长,聘其夫人汪向同女士为学院的名誉教授;也邀请《安徒生童话》的译者叶君健先生来校做学术报告,轰动一时,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著名作家孙谦、西戎等先生也莅临讲座。叶先生曾写过《土地三部曲》,担任过《中国作家》的主编,是教育家、大作家、大翻译家;还曾邀请过南开大学外语系主任常耀信教授、河南大学著名翻译家刘炳善先生来校讲学。这些对活跃外国语学院的科研气氛、提升科研素质大有裨益。

闫:都是高水平的大家,既有专业知识,又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这样的机会真是难得。

王:确实难得。由于我个人在外语教学、科研和外事活动方面表现比较突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优秀中青年归国人员”奖,省领导还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三、立足新起点,再上新台阶


闫:王老师,咱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吧,就是社会工作方面。您做山西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和山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多年,一定有很多感悟吧?

王:刚刚不是谈到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有这些知名教授嘛,他们在外省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于是,我就倡议搞了一些校际、省际的学术交流项目,比如,华北高校外语协作联盟,参与的高校在华北各省市轮流坐庄举行学术活动,咱们就是第一个东道主。接着在河北燕山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校主办学术会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后来又将此类活动进一步拓展到宁夏大学。兄弟院校之间交流了学术,加深了友谊,彼此都从中受益。我们主动走出娘子关,打开华北局面,走向西北,也算是一个壮举。

闫:这确是一大壮举,也提高了咱们学校的声誉。这件事真的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王:如果这种互联互通的学术活动能继续进行下去,效果一定会更好。

047af16f71ff43e1b78d4865dfee7ea3.png

闫:我觉得这种做法到现在都非常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王老师,您对我们现在的老师以及外语教学还有什么建议吗?

王:山西大学现在是一个处于兴奋状态的学校,因为我们新增了两个双一流学科,属于“七子新贵”。作为一个山西大学的老教师,我真是发自肺腑地为母校感到骄傲。但这次我们外国语学科并没有脱颖而出,这说明我们还有需要努力的地方。因此,我建议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全体师生,应该客观地分析一下我们所处的实际状况,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找出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用毕生的精力去缩小乃至消灭这二者之间的差距,最后抵达理想的彼岸。

闫:王老师,您为山西大学奉献了一辈子,退休了之后还心心念念关心学院的发展,我十分感动。您就是我人生的榜样,我会向您学习,尽我所能为学院的发展多做一点贡献。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这么长时间的采访,我们也感受到了您心里对山西大学和外国语学院的深厚感情和殷切希望。再次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

                                                                                     采访人:闫玉华

                                                                                     受访人:王正仁    

                                                                                     整  理:张琼予

                                                                                     时  间:2022年3月7日上午

                                                                                     地  点:太原市星河湾园区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TEL:0351-7010511
版权所有(C)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