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友风采
院友风采

院友风采

师恩重如山,阔如海 ——记刘海量先生

时间:2022-06-09      阅读次数:

作者:原因

大学的学习生活,紧张又兴奋。自己的专业是一种异国语言,学起来困难颇多。但是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是我的目标。诚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呢,应该是学习的主导吧。“教不严,师之惰”,老祖宗早就预言了的。

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一定是遇上了一个教学优秀的好老师。

十分幸运的是,大学一、二年级时,我遇到了一个十分有才华、十分会教书的老师。

他会教知识,更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他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他上的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课程。他学贯中西,但是又能把知识点融会于精炼。他教我们精读课程,他全程英语教学,当我们的词汇量还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理解时,他就用意思相同、又是我们学过的词汇来解释,这样做是要耗费大量的备课时间的。但是他做到了。他讲课,绝不照本宣科,一篇课文从主题、到背景、到语法、到写作手法,教学逻辑性不是一般的严谨、细致、务实。记得那是一次阅读理解,选读篇目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名篇“西风颂”。在英国文学中,雪莱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西风颂”是学子们学习英美文学的必读作品,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精品力作。在其洋洋洒洒五节的十四行诗体中,又以最后的那几行最为脍炙人口,是大家出口即诵的名句:

Be through, my lips to unawaken’d earth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但当时的我们,面对在这样一个名篇,没有一点儿英国历史和文学背景知识的话,是无法领略其精髓的。老师用他渊博的知识,讲解了诗人的背景,作品的背景,朗诵了诗歌的经典片段,然后进入了翻译时段。他用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眼光,望向全班,“有谁来试着翻译一下这首诗歌的最后两行?”没有一个同学勇敢地给予回应,大家面面相觑,无一人举手。突然老师把眼光投向了我,“你来试试看,不会不要紧,不就是学习嘛。”我清楚地记得,我坐在靠窗户第二排两人一桌左边的那个座位上,同桌在我的右手边,这个座位无论如何不应该是在老师的第一视线中。可是我被叫到名字了,只好站起来,硬着头皮嚅嚅地说出了一个大概意思。老师没有立即让我坐下,即刻点评到“每一个词汇你都没有弄错,但是翻译绝不是word for word的逐字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而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再创作过程,好的译文体现的是译者两种语言的修养,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信、达、雅。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郭(沫若)老的翻译吧”。他依然没有让我坐下,随口朗诵了郭老版本的最经典的译文:

“请你从我的唇间吹出醒世的警号

严冬如来时,哦,西风哟,阳春宁尚迢遥?”

太美了,太感人了!简直就是神译!老师是平遥人,把三声的“警”字说成了一声的“惊”字。记得当时我就把“警号”听成了“惊号”,课堂笔记上记下的也是“惊号”。此时老师才做了一个手势让我坐下。好忐忑的我,心里嘀咕着“我怎么能和郭老比?那不是云泥之别吗”。从那以后,尽管我依旧十分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但是在我全部的职业生涯中,再没有碰过文学作品翻译这样的“瓷器活”,因为我手里没有金刚钻。

这也是后来人尽皆知的“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经典名诗名句。

学习国际歌的过程,也让我记忆犹新。记得那是个五一节,我们班排练节目,想要用英语演唱“国际歌”,教材里并没有这首歌,所以老师给加了“一餐”国际歌的学习。他从国际歌的产生背景,讲法国大革命、讲巴黎公社、讲国际歌的词作者、曲作者。老师一丝不苟,从“main idea、background、outline、到word study,俨然就是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和方式。在大学里,我十分重视课堂笔记,因为我一直以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的学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随堂记录,另一种是课后整理,前一种方式记的快而潦草,如果有遗漏、或是不清楚、再或是没来得及记下来的内容,课后和同学对一遍后再整理成比较清楚整齐的笔记,这样做有利于复习。如今这些学习笔记我依旧保存完好,静静地放在书柜里。这是后话。自打学习了国际歌,我喜欢上了法国文学。在这以前,我的阅读偏于苏联文学、英国文学。这之后,我开始大量地阅读法国名著。其实,一部世界文学史,也就是一部完整的世界历史。文学和历史,互相渗透,互相关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老师堪称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不仅博览群书,知识面广,而且擅长多种乐器。他拉得一手好的手风琴、小提琴,会吹笛子、拉二胡、敲洋琴,曾在多种场合为大家登台表演过笛子独奏,深受大家喜欢。当年我们的这位主课老师,他也就刚三十岁出头,年轻帅气、风度翩翩,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喜欢学生,还善于教书。 他教书育人的方法,影响了我一辈子!毕业后当我走上三尺讲台,我几乎全是靠模仿他的教学方式,尽力让课堂教学不枯燥,不乏味。按理说,英语教学时语法、修辞是最枯燥无味的,但是老师从来都把这些课程讲得有声有色。记得在学习语法倒装结构时,老师给的例句是美国著名歌曲“老黑奴”的第一句歌词:Gone are the days when my heart was young and gay”.

这句歌词是解释倒装语序和定语从句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学会语法的同时,还学习到了一首经典的美国民歌。这就是我的好老师,从不生搬硬套,从不造无须有的生句。在老师的知识库里,无奇不有,应有尽有。

老师教授知识,更重视育人。课堂学习有时候也会枯燥,有一阵子学生中出现了厌学情绪。记得有一堂课,下面有同学窃窃私语说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有说闲话做小动作者,没有认真听讲。老师板书完回过头,停了好一阵子,才缓缓地用现身说法告诫同学们,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工作机会也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每一个机会都是绝对不能错过的。“Do not throw an opportunity from your fingers ”,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既形象又深刻。他说自己从平遥小县城考进省城,太难了。如果学习成绩不优异,怎能留校当大学老师。他学业优异,业绩优异。当年他和师母分居两地,生活困难诸多,但是依然以工作为重,以学生为重。他以实际行动证实着自己的努力。

毕业以后的几十年,我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我尊敬的老师。但是在我的心里,他从来没有缺席过。记得二十年前,我回太原参加母校一百周年校庆庆祝活动,见到了近三十年未见的我最尊敬的恩师,我激动得不能自已。老师也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了一句“You are my pride”! 是啊,我有一个极其优秀的老师,我虽然不是优秀的学生,但是也没有辜负了老师的教导与期望。其实,老师才是我永远的、真正的pride!

2014年夏天,我从上海去太原避暑,再一次去拜访我的恩师。在他书香气息浓郁的家里,老师问了我退休后的生活。我说自己考了一个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在教授外国人汉语。老师赞许地说,好事啊!母语和英语都不荒废。当时他已经退休,但还返聘继续带研究生。我很羡慕他的那些研究生们,他们拥有一个怎样好的一位导师,何其幸运啊!

一个人在自己一辈子的学习、成长、成熟的道路上,恩师如炬,照亮道路;师恩如山似海,润泽前途。

祝福我的恩师——刘海量老师,健康、长寿、快乐!

d2309ad34e0c40c4aaa9ded704912bdd.png

作者简介:

原因,女,原籍山西长治,1972年入山西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学习,山大首批工农兵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晋东南师专(现长治学院)任教,后调回上海工作,现已退休。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既有英译汉,也有大量诗歌、散文。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TEL:0351-7010511
版权所有(C)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