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友风采
院友风采

院友风采

母校百廿正芳华 逐梦七载忆师恩

时间:2024-01-04      阅读次数:

武建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在山西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目前担任山西大学广州校友会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学科带头人、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 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976 5 月生于山西省孝义市,2002 6 月毕业于山西大学,2012 5 月获批教授,从教二十载,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18 65 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留学基金等项目的通讯评审专家。

山大之缘 往事如斯

二十多年前,我满怀憧憬地走进山西大学校园,与外院结缘。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我国高校创设最早的外语学科之一,代代薪火相传,如今已经走过了103 年的历程。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名师名家相继在此弘文励教、开拓耕耘,奠定了山大的文史底蕴,每每思及,心向往之。何其有幸,我得以在山大外院度过人生七载,牢记“中西会通”的训导要求,树立“自强报国”的远大理想,砥志研思,笃学不倦。虽未至俊彦良才以臻于恩师高度,但总不敢怠惰,以不负母校栽培之恩。虽已历经 20 年的岁月积淀,山大往事仍如昨日,撰文回忆,又恍若浮于眼前。90 年代的大学生活,和现在有诸多不同,物质条件还较贫乏,精神文化单一,社会背景也差异甚大。在那个崇尚“科学报国”的年代,英语专业并非主流,但我坚信只要功夫下得深,在任何领域都可有所作为。我也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启了属于我的大学生涯。我还清楚地记得每一个去外院新旧教学楼的日子,晨曦朝阳为伴,余晖夕阳并肩,勤奋而踏实;还能忆起当初遇到疑难问题时老师的谆谆教导与悉心指正,恩师夜阑人静明灯伴,霜鬓早染顾不暇,耐心而细致......思绪至于此,提笔写相思,值此母校 120 华诞之际,谨籍此文,向她致以我最衷心诚挚的感谢:亲爱的母校,谢谢您!

山大逐梦 学术之始

追求的后面没有句点,人生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听从内心召唤,勇于迈出第一步,人生的风景就永远是新奇美妙的。1994 年的我正值十八岁,少年血气方刚,与山大 94 级外语系同学一起书写属于我们校园时代的绚丽华章。院楼窗前书声朗朗,球场跑道竞相追逐,图书馆教室奋勇拼搏,花园曲径谈笑风生。年少的我们风华正茂,充斥着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对将来工作的跃跃欲试。七月流火,毕业时我挥别了曾经一同做伴的恩师和同学,开启了自己短暂的创业之旅。然而角色的迅速转变曾让我经历了诸多诱惑,物质条件的改善却伴随着精神层面的空虚,随即陷入痛苦的抉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积累方面的不足,回忆起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便萌生了重返校园读书的念头。在母校恩师循循善诱、人格魅力的感染下,阔别校园一年后,我再次归来,书写自己硕士阶段的瑰丽篇章。

在山大的七年,奠定了我追求理想的知识基础,激励了我奋勇拼搏的勇气,培育了我脚踏实地、与人为善的品格,诠释了我纷彩斑斓的青春。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于我而言,青春更是一种勇气,是带着加速度奔跑,一路寻找未来的答案。每次的重返,a山大的每一处景致都能勾起我满满的回忆:斑驳树荫、飞鸟歌鸣、少年嬉戏、人群涌动......都会让我遥想起2f19d056efe34d0691328fd5baf628e4.jpeg当年夹着厚重的英汉词典穿梭于此的我们,奈何时光总像“林花谢了春红”,只恨脚步太匆匆。在山大求学的七年宛如昨日,无论身处何方,身居何位,我始终铭记母校的校训:“中西汇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持之以恒将中西学问融会贯通,心怀祖国,一以贯之,孜孜不倦,探求语言本质,恪守研究初心。在山大,我从无到有,摸索出了学术的门道;在山大,我从泛到精,探寻到了话语的奥秘;在山大,我从虚到实,立志于兼顾学术研究与家国情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和闪光,而正是山大,赋予了我全球视野、开阔胸怀,在语言研究之路上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之中,为社会为国家研究“真问题”,提出“真方案”。山大的求学路和校训是我一生的记忆和财富。如若没有在母校的七年,我可能还会在学术道路上迷茫徘徊不得要领。

山大之魂 耕耘不辍

在山大的求学过程中,我越发领悟到了杜甫曾提到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求学之路苦中有乐,苦多于乐。自己读完一本书、发表一篇小文章、科研上有进步的乐总会被接踵而至的新目标、亟待吃透的经典书目的苦所替代,但也正是这种艰辛、苦楚与快乐让我在学术之路上不断奋发进取、执着求索。早在硕士阶段,我就致力于从事话语分析、语用学、文体学、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在母校庞人骐教授、刘海量教授等众多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有幸取得了些许成绩,之后去港澳台高校交流,进广外攻读博士学位,赴英国剑桥大学访学,从此走上了学术道路,懂得了严谨治学,学会了如何为文、为学与为人。近年来,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1 次、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 次、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 1 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结题 1 项、在研 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免鉴定结题)、广东省社科基金(优秀结题)等项目 15 项,完成的项目全部以“优秀等级”或“免鉴定”结题;在 Discourse & Society、《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SSCI CSSCI 等论文 61 篇,出版专著 2 部。学术上的成绩让我越发领悟到了母校培养与恩师领路的重要性。作为教授、博导,我更是时刻铭记“登崇俊良,求真至善”的山大校训,尽其所能地赓续传承,以教书育人、树德务滋。我一直认为,做学问,要做到“顶天立地”:研究语言的学者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应关注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关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要与国际学者展开对话,要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一个崛起的中国;语言学者还应该有一种人文关怀的情结和社会责任感,从事的学术研究要接地气,要有问题导向,要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学术前沿和热点需要落地生根,需要与国家现实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我致力于带领博士和硕士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与此同时,我分管所在高校学院的科研工作,致力提升学院学术水平,带领全院师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学术成绩的突破,带领学院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校第一、全国外语学院第一;分管研究生工作并大幅提升了生源质量和培养质6be1b13f521e401ab78f894d0224a4bc.jpeg量,将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外语研究生的代表作提升至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全国领先;期间,我作为学科带头人,在这所人才济济的 985、双一流 A类大学与创业团队一道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创建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在五年内将学科水平大幅提升了 20%。这一系列的业绩何其艰辛,均得益于母校之魂。饮水思源,常怀感恩,生根于山大,建功于华园。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毕业后或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或就职于各类高校教书育人,或进入国家机关服务人民,或自主创业回报社会,或投身于商企如鱼得水,让我颇感欣慰,感恩母校山大之魂。

山大精神 薪火相传

大学有大学的使命与担当,要有自己的格局和站位,更要有不凡的气度和风范。山大 120 年一路走来,一直在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活力发展之路上砥砺前行。在争创“双一流高校”、以区域繁荣发展为己任的使命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体现了强有力的山大精神。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身虽距山大千里之外,心却与山大时刻同在。在母校山大哺育我的七载之中,我汲取营养、奋发成长。“做事做学问,先学会做人”,这是我对每届新生及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必讲的一句话,现在也想把这句话送给山大的师弟师妹们,我衷心希望大家能珍惜在校的美好时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力学笃行,深稽博考,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母校的怀抱中成长;我也由衷期盼大家能专注于拓宽眼界,丰盈自我,勇于尝试,无畏前行,在时间的流淌中寻找方向,在祖国的巨变中奉献价值。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小时代”里也许有过不少的不尽人意,但在“大时代”的浪潮中,我们的前途必定一片光明。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人生如白驹过隙。当年,满眼尽缘,一帘优梦;如今,翠色依然,生生不息。苍榕依旧,流光抛抛,风又飘飘,雨也潇潇,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浓了情义。还望,时光静好,师长安康!展望未来,风雨兼程,愿我亲爱的母校蓬勃发展,一起向未来,谱写百廿山大新篇章!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TEL:0351-7010511
版权所有(C)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