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9 阅读次数:
梦想从母校开始
——谨以此文献给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
李翠文
欣闻2022年5月8日母校山西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华诞,我心潮澎湃,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二十年前,因身在俄罗斯,未能参加母校建校百年大庆留下遗憾,希望这一次不要错过机会,能与母校同庆这个伟大的节日。就此,提笔抒怀,为母校献上一份薄礼。
我是山西大学八三级外语系俄语专业毕业生,我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1983年全国高考结束后,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忐忑不安地等待考试结果。一个风和日丽的夏日,我终于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当我带着这张通知书,兴高采烈地跨进山西大学的大门后,命运却跟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让我走上了一条做梦都没想到的人生之路。
当年,恰逢山西大学恢复俄语专业,成立了俄语教研室,重新招收俄语本科生。我和其他19名同学便成为山大“文革”后招收的第一批俄语专业的学生。高考时原本考的是英语专业,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会被俄语专业录取,从零开始学习一种陌生的语言。我们全班20个同学就这样服从学校安排,糊里糊涂地学起了俄语。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与山西大学,与俄语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光荏苒,往事如昨,回想过去,历历在目。在山西大学求学的时光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了最美好、最幸福的一段记忆。今日,捡拾人生长河中美丽的贝壳,将它们串成一条晶莹剔透的项链,缀于胸前,时时触摸。
外语专业有个特点,几乎每个班都是女生多,男生少。我们班14名女生,6名男生。当时以系为单位安排住宿,男女生混住一座楼。外语系宿舍是一座三层苏式楼,东边是大操场,南边是两层的法律系宿舍楼,西边是大食堂(一灶),北边是四层楼的中文系宿舍楼。刚开始,一间宿舍住8个人,后来改为6个人,卧具餐具自带。就这样,我们这一群“乳臭未干”的孩子便开始了在山大外语系四年的学习生涯。
那时的外语系八三级共有三个专业六个班,英专四个班,日专一个班,俄专一个班,每个班20人,共120人。俄语班因为是零起点,所以必须比别的班付出更多的努力。每逢节假日,别的专业的同学可以潇洒地玩儿,而我们俄专的学生必须克制自己,加倍用功学习。当年同学们刻苦学习的身影至今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变成了甜蜜的回忆。
命运就是这样阴错阳差,它跟你开了个玩笑,也让你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说句实话,作为“文革”后的第一个俄语班,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当时,俄语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任课老师大多是从北京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学和上海外语学院抽调过来的,也有个别是山西大学本校培养的老师。当时俄语教研室的老师有陈志廉、王明华、景瑞雪、同鸿印、张安琪、郑海石、白素容、吴长福、武树元、外教尼娜老师,更年轻的还有王大禹、杨继舜、梁立生、姚应芳。记得,最初陈志廉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们当时都正值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他们工作一丝不苟,把满腔热情都投入到了教书育人上。老师们给予了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学习上是我们的严师,在生活上更像是慈父慈母。印象最深的是,老师们不仅去教室给同学们辅导学习,还经常去宿舍楼嘘寒问暖。所以,每当同学们回忆大学的生活时,总是会想起这难忘的一幕又一幕。
1987年夏,四年的大学生活在忙碌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得过去了。同学们都告别了学校,走上了工作岗位,只有我留下来继续在山西大学学习。1986年,山大外语系俄语专业获得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我便幸运地成为俄专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我学的方向是现代俄语标准语,专业是俄语修辞学。我的导师是同鸿印老师,语音学老师是景瑞雪老师和张安琪老师,语法老师是郑海石老师,口语老师是尼娜老师。俄语专业教研室搬过几次家,辗转过几处:体育系楼、专修楼,还有后来建成的外语系楼。那个年代,俄语教研室教师梯队青黄不接,缺乏青年教师,所以,1990年,我硕士毕业后便顺理成章地留校任教,和自己的老师变成了同事关系。老师们在工作中给了我很多指点,使我受益良多,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可贵的东西。
回顾在山西大学求学和工作的这段路程,总有许多感慨在心头。那段时光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母校哺育了她的儿女,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一如既往地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一切。
人生有几处转折,谁也说不清。于我而言,亦是如此。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俄罗斯,掀开了我人生路上的又一幕。
九十年代,我被一家山西企业借调到莫斯科工作,从此我转变了身份,开启了翻译生涯。当时,苏联刚刚解体不久,社会秩序比较混乱。毫不夸张地说,机会很多,但险象丛生。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历了许多也许在国内一辈子都不可能经历的事情,共同见证了俄罗斯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进程。常言道:艰难困苦,玉汝以成。路在脚下,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到遥远的异地它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嘎吱作响……
它不是在寻找幸福,
也不是在幸福中逃亡!
底下是比蓝天清澈的碧流,
头上泼洒金灿灿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渴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蕴藏!
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的诗歌《帆》正是当时我的真实写照,所以很喜欢它。2007年,我吟诵着这首诗,拜谒了安葬在奔萨市附近塔尔汗内庄园的莱蒙托夫墓地(距离莫斯科700多公里),为诗人献上了玫瑰花和自己做的诗歌。
母校给了我支点,我从那里出发,走上了一条梦想之路。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能有几回搏。走出母校,走到俄罗斯,开辟另一番天地,搭起又一个平台,开始新的人生。爱屋及乌。因为学了俄语,因此也爱上了俄罗斯文学和艺术。在那里,我有了更多机会走进各种文学艺术殿堂,接触到文化精英,触摸到俄罗斯灵魂。
俄罗斯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尤其是艺术教育,储备了大量的艺术人才。2007年,我为山西大学艺术学院牵线搭桥,聘请到了来自卡尔梅克的舞蹈家。现在已经记不得他叫什么名字了,但是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我和丈夫在莫斯科雅罗斯拉夫火车站为他送行,他带着我们的祝福和希望前往中国,为山西大学培养芭蕾舞人才。
2011年10月 ,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俄文化节,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任光宣老师找到了我和我爱人,我们便把山西著名剪纸艺术家李爱萍推荐给了他。经过多次联系,李爱萍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莫斯科展出,并进行现场表演,将山西中阳剪纸的精髓展示给中俄观众。
2012年,在我们的帮助下,山西大学俄语教研室退休教授梁立生老师与其弟子袁正明先生合著的中俄文解读《论语印疏》精彩亮相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中俄文化节,俄中两种文字的篆刻博得了众多参观者的好评。本人作为俄罗斯新闻社和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记者分别对以上两场文化活动进行了报道。
2018年,乌里扬诺夫州举办”山西日”活动,由山西省人大卫小春副主任率领的山西省政府和山西企业家代表团来到俄罗斯参加此项活动。我们当时刚刚在俄罗斯司法部注册成立了俄罗斯晋商总商会,承担起了代表团的接待工作,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园区举办了座谈会,并组织了代表团各界人士与俄罗斯各对口单位的洽谈工作。
2019年,在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框架内,在由我们发起创立的俄中新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协助下,山西平遥与俄罗斯恰克图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地区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平遥是我们山西大学外语学院老院长王正仁教授和俄语教研室退休教授王大禹老师的故乡,我想,他们一定会为此而感到高兴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俄罗斯掀起了汉语热,汉语被俄罗斯教科部列入高考科目,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开始学习汉语。在这种势头的促动下,我和朋友们在莫斯科合作办起了中文学校,加入到了海外华文教育的行列,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办牵头,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和温州大学华侨学院主办的各项海外华文教育培训,以及俄罗斯国内组织的各种汉语比赛,本人还亲自授课,为我校华文教育的发展,也为培养更多的汉语人才和中俄双语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已有300多年,在18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这段历史中,晋商不仅是中俄贸易的主角,同时也为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贡献。无论任何交流,都是相互的。除了把中国的精粹引到俄罗斯,也要把俄罗斯的引进中国,互相借鉴,相互学习,才能让中俄两国人民增进了解,巩固中俄民间友谊。
2014年,应山西省外办请求,我们前往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洽谈该博物馆与山西省博物院互办展览事宜,促成了两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016年莫斯科时间11月22日,《山西古代艺术展》在莫斯科俄罗斯国立历史博物馆开幕,2017年1月22日,“帝国之路——18-19世纪俄罗斯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馆开展。这个展览不仅在太原,还在南京和广州等地进行了巡展。
俄罗斯是一个极具文化艺术魅力的国家,俄罗斯油画宛若艺术天空中的一颗明星,吸引着众多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的眼球。为了让更多的同胞能亲眼领略到俄罗斯绘画艺术的风采,从2006年首次在太原晋宝斋举办俄罗斯油画展开始,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沈阳、呼和浩特市、阳泉、临汾、晋中(常家庄园)以及太原的晋商博物馆、太原美术馆、晋城美术馆等地举办并参加了俄罗斯大型油画精品展。我与吴长福老师和白素容老师合作翻译了俄罗斯著名艺术评论家马宁先生的三卷本著作《20世纪俄罗斯绘画》。这套书在2019年太原美术馆第二次举办的俄罗斯精品油画展上隆重发布。新书发布会收到了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发来的贺电。杰尼索夫大使在贺电中表示: ”衷心感谢所有实施《20世纪俄罗斯绘画》中文版项目翻译和出版工作的积极参与者,这一项目进一步扩大了俄中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杰尼索夫还在贺电中说,”该书发布会成为俄中建交七十周年的又一次精彩的活动,双边牢固的友谊将世代相传”。
2019年5月,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与参与下,莫斯科华人妇女联合会与莫斯科市民族宫及欧亚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了首届莫斯科—北京国际妇女论坛,为增进中俄两国妇女之间的交流尽了一份应尽的义务。原本第二年在北京举办第二届论坛,结果因为新冠疫情而未能实现。
人生路上不停步,鼓起风帆再启航。中国是我的祖国,山西是我的故乡,山西大学是我的母校,能用一技之长,满怀感恩之心,为自己的祖国、故乡和母校牵线搭桥,为中俄友谊做点事情,我感到十分欣慰,也愿继续努力,为母校增光添彩!
光阴的脚步一刻不停,对故乡的思念也从未停止。离开故乡越久,越是想念故乡的亲朋好友和故乡的山山水水。表里山河在游子的心中永远都是最美丽,最迷人的。爱在中国,爱在山西,爱在山大。感恩母校的精心培养,感恩母校恩师的谆谆教诲,感恩同窗学友的朝夕相伴!在母校120年华诞到来之际,祝愿母校明天更加美好!衷心祝贺母校跨进双一流门槛,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简介:
李翠文,女,旅俄华侨,1966年生。1983年入山西大学俄语专业学习,1987年本科毕业继续在山西大学攻读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毕业。1990年至1992年,在山西大学俄语学院任教。1998年至2001年曾在普希金俄语学院学习。1992年赴俄至今,为各种会议、公务、商务、培训、推介会做过交传和同传。译著包括三卷本《20世纪俄罗斯绘画》,《阿穆尔之秋电影节专刊》(连续多年翻译)。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与俄罗斯诗人合出过诗集,为俄罗斯文化部翻译过多部电影。现就职于就职于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兼任俄中新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俄方)、俄罗斯晋商总商会副会长、莫斯科华人华侨妇女联合会副会长及俄罗斯东方中文学校校长等职。邮箱:licuiwen8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