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学术交流
科研成果
科研活动

学术交流

英国杜伦大学郑冰寒教授来我校外国语学院讲学

时间:2018-09-18      阅读次数:

  6月25日下午4:30-6:30,英国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翻译学方向博士生导师郑冰寒教授在我校外国语学院301报告厅做了题为“跨界:做有影响力的翻译过程研究”的学术报告,外国语学院院长于国栋教授主持了讲座。报告开始之前就已座无虚席,听众中不仅有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师生,还有许多来自其他兄弟院校和我省翻译类协会机构。

  

  “跨界”指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或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有影响力”是指好的学术研究应该能产生国际影响力;“翻译过程研究”是当前翻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讲座伊始,郑教授首先对讲座题目进行了如前解读,然后从英国研究型大学评估教师学术成果的机制谈起,指出学术研究的影响力而非发表数量是其考察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而翻译学所属的人文学科研究受限于传统研究模式,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常常缺乏客观性,因此其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就难以与自然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相颉颃。针对这一问题,郑教授认为,打通人文与科学的壁垒,运用科学手段收集数据进而分析探讨人文学科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弥补传统人文学科研究在“硬数据”要求上的不足。随后,郑教授以其十来年从事翻译过程研究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借助于有声思维法(think-aloud protocols)、电脑击键记录(key-logging)、眼动研究(eye-tracking)、神经成像(neuroimaging)等一系列研究手段开展的翻译实证研究。在肯定每一种方法优长的同时,郑教授还依次指出了各自的不足与缺陷。有声思维法是翻译过程研究早期使用的方法,可通过对被试所汇报的思维过程的录音和转写分析来描写译者的思维过程,但主要弊病是数据的主观性和任务本身所缺乏的生态效度。击键记录法借助于电脑软件对译者的击键行为过程进行记录,并以动态回放和静态线性序列的方式呈现数据,但这种方法是否能够追踪整个翻译过程,或者译者的键盘使用习惯会不会影响研究结果等问题仍备受质疑。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眼动追踪法则是目前翻译过程研究最受青睐的数据收集法,但同样也面临挑战,因为研究者无法直接从某一关注点确定译者的具体思维过程。各种方法的优长和不足推动并促成了目前郑教授利用核磁共振开展的翻译过程认知神经研究。

 

  在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郑教授通过具体的实例、详实的数据及各种图像资料生动地展示了其运用前沿科技手段跨界开展的翻译过程研究对研究者学术研究成果影响力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讲座结束之后,大家对郑教授的精彩讲座报以热烈的掌声,深深为他儒雅的举止、缜密的思维、清晰的讲解所折服。最后,于国栋院长热情饱满地对讲座进行了点评。他对此次信息量丰富、反映翻译学领域前沿动态发展的高水平学术报告表示了由衷的赞赏,并真诚邀请郑教授有机会一定再来山大讲学,与外院师生分享更多学术盛宴。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030006 TEL:0351-7010511
版权所有(C)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CopyRight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