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阅读次数:
翻译专业:培育跨文化传播的翻译人才
在驻外使馆参加津巴布韦共和国独立暨津巴布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43周年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上,山西大学翻译专业大四学生要慧敏收获颇丰:“津巴布韦来宾热情地向我讲述他们的习俗,我亲身接触到了标准的外交礼仪。在提升口语交流能力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聚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翻译技能,与山西省翻译协会、山西中译翻译公司、英语周报社、希望出版社等兄弟单位长期合作,为学生在口笔译、语言服务、文化交流、外语教学等方面的学习成长搭建平台,努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的跨文化传播人才。
传承学府基因 紧盯一流专业高峰矢志奋进
山西大学外语学科是我国高校创设较早的外语学科之一。1902年山西大学堂成立,“西学专斋”便开设有英文课程,两年后增至英、法、俄、日四门外语课程。建校初在上海设立的“山西大学堂译书院”,6年间翻译印行当时急需各科教材20余种。在学校百廿发展历程中,历代英语学人为国家英语和翻译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关其桐、常风、聂崇信、彭阜民、高健、杨德友等享誉译界的名家辈出。迈入新世纪,学院在翻译教育事业上不断取得新突破。2010年,获批开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2012年,获批开设本科翻译专业,培养口笔译人才。2021年,翻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翻译大赛中均有不俗表现,朝着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的目标阔步前行。在第八届中西部外语翻译大赛上,荣获全国特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12项,全国三等奖12项。2021级翻译专业平福裕同学荣获英语专业笔译组特等奖。“大赛检验了我平日翻译的学习成果,同时通过比赛我结识了其他高校同专业的优秀学生,相信我们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在专业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在第二十五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总决赛上,2020级翻译专业熊荣泓赢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获奖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反而增强了我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变“所学”为“所用” 在实践中检验专业能力
专业坚持“重内涵、重质量”的建设思路,以实践为导向,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翻译本科专业移动信息化教学体系平台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高校翻译课程实施路径研究”等成为省级教学改革项目,《汉英笔译》《中国文化概论》《交替传译》等课程成为省级一流课程。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山西省高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山西省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等国家级、省级项目。专业教师主动承接山西博物院等文博单位、中化二建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汉语资料、工程项目翻译审定工作,积极参与我省各类国际会议的口译工作。这些经历,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把“所学”变为“所用”积累了宝贵经验。2021年,天龙山石窟佛首回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天龙山。在拍摄宣传片期间,2019级翻译专业学生王馨婕担任现场口译。谈起当时的情景,她仍难掩激动:“山西是文物大省,能用自己所学向世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感到万分自豪。这也让我在实践中涵养家国情怀,坚定了不断在学术道路上提升专业本领的决心。”
要“智育”更要“德育” 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翻译专业坚持“全人教育”理念,将明理和崇德相统一,引导学生启智润心,乐学修身。在课堂授课之外,推出线上线下、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积极举办助学圆梦活动,学生走进静乐县实验学校助教,走进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鉴红歌岁月,诵峥嵘故事”,走进双塔博物馆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培养信念坚定、爱国奉献的翻译人才。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讲好山西故事”英语演讲大赛、多语种讲述家风故事的“家风故事征集活动”,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2017级本科生王千一已顺利考至西南大学英语笔译专业攻读研究生,谈及本科四年翻译的学习,她说:“在对外话语传播中,我们不仅要通过翻译,推动中华文化、中国故事‘走出去’,更要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把中国的经典翻译出来,讲好中国经典故事,是我未来最想要做的事情。”2018级本科应越同学在首届“中译国青杯”联合国文件翻译大赛中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赛后她总结道:“参赛过程中我感悟到了老师平日里对我们的用心良苦,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提供的实践运用指导是我得以获得好成绩的根本原因。要对自己译出的每一个字负责,高度的责任感是翻译出高质量作品的前提,更是成人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